烧麦(Steamed Pork Dumplings),又称烧卖、肖米、稍麦、稍梅、烧梅、鬼蓬头,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,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。形如石榴,洁白晶莹,馅多皮薄,清香可口。在中国土生土长,历史相当悠久。在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广西一带,人们把它叫做烧卖,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。喷香可口,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,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。 烧麦最早起源于元代初期、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的商途茶馆中的出售的“蒸面”。后来“捎上”了些菜点,成为“茶捎卖”,经多年演变成为今天的“烧麦”。 烧卖在中国土生土长,历史相当悠久。最早的史料记载,在元代高丽(今朝鲜)出版的汉语教科书《朴事通》上,就有元大都(今北京)出售"素酸馅稍麦"的记载。该书关于"稍麦"的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,与汤食之,方言谓之稍麦。麦亦做卖。又云:“皮薄肉实切碎肉,当顶撮细似线梢系,故曰稍麦。”“以面作皮,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,方言谓之烧卖。”如果把这里“稍麦”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,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。 到了明清时代,"稍麦"一词虽仍沿用,但"烧卖"、"烧麦"的名称也出现了,并且以"烧卖"出现得更为频繁些。如《*词话》中便有"桃花烧卖"的记述。《杨州画舫录》、《桐桥椅棹录》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。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《调鼎集》里便收集有"荤馅烧卖"、"豆沙烧卖"、"油糖烧卖"等。其中"劳馅烧卖"是用鸡肉、火腿配上时令菜作馅制成。"油糖烧卖"则用板油丁、胡桃仁和白糖做馅制成。中国南方还有一种"卤馅"芽菲菜烧卖。时至今日,现时各地烧卖的品种更为丰富,制作出更为精美了。如河南有切馅烧卖;安微有鸭油烧卖;杭州有牛肉烧卖;江西有蛋肉烧卖;山东临清有羊肉烧卖;苏州有三鲜烧卖;广州有蟹肉烧卖、猪肝烧卖、牛肉烧卖和排骨烧卖等等,都各具地方特色。 |
【食材与调料】
【主料】面粉250g,糯米饭500g |
【辅料】肉糜适量,香菇丁适量,胡萝卜丁适量 |
【制作步骤】
![]() | 1.剁好的猪肉糜 |
![]() | 2.切好的香菇丁和胡萝卜丁 |
![]() | 3.起油锅,将切好的香菇丁和胡萝卜丁煸炒一下。 |
![]() | 4.再放入用料酒、盐、白糖、小葱拌好的猪肉糜翻炒至变色。 |
![]() | 5.最后再加入煮好的糯米饭一起炒,并加入适量鲜酱油调色。 再翻炒至馅料均匀就可以出锅放在碗里待用。 |
![]() | 6.炒好的馅料。 |
![]() | 7.将面粉加水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,放在盆里,盖上一块湿毛巾待用。 |
![]() | 8.揪成剂子 |
![]() | 9.接着擀好皮子,左手托住烧卖皮,右手拿尺板拨入馅,拨在正中间。用左手五个手指向上一拢,拢成如小石榴状,开花张嘴,露出一点馅心。 |
![]() | 10.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我第一次弄,有些手忙脚乱的,整的形状马马虎虎吧。 |
![]() | 11.最后入蒸锅。 |
![]() | 12.旺火蒸上十分钟左右。具体时间可自行调整,反正当烧卖皮子变色,基本就好了,不用蒸太久,因为馅料本身就已经是熟的。 |
![]() | 13.一盒烧卖够第二天早上当点心了。 |
【烧卖做法小贴士】
擀好皮子,左手托住烧卖皮,右手拿尺板拨入馅,拨在正中间。用左手五个手指向上一拢,拢成如小石榴状,开花张嘴,露出一点馅心。 |